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稅務申報身分和受扶養人

Filing Status and Dependents

Individual Income Tax

稅務申報身分(Filing Status)

1040表單的第一部分講述的就是納稅義務人的申報身分(如圖),可以說是我們認識這張大表的第一重要切入點,看似簡單,其實富有學問。1913年,現代所得稅開始施行,到1948年這段期間,每個納稅義務人,不論他有沒有結婚,只就自己的收入繳稅(除了免稅額金額會取決於婚姻狀態外)。

申報身分

1930年,最高法院Poe v. Seaborn奠定了現代所得稅申報身分的樣貌,你可以想得到,一開始只有三種申報身分:單身、結婚合併申報、結婚分開申報。在Seaborn案中,法官裁定婚姻的任一配偶,就雙方的收入各自負擔一半的稅負,因為美國是採累進稅率,這項允許配偶分攤收入(income-splitting)的決定,自然能大幅降低夫妻的應納稅負,例如:老公一年賺100,000元,老婆雖然在家無業,但其中的50,000元可由老婆負擔之,兩人適用的稅率故而降低。此種因婚姻關係可分攤收入所獲得的好處,尤以在收入不均的夫妻身上,看到的特別明顯。

在這樣背景之下,1951年稅收法(The Revenue Act of 1951)考慮到單親家庭並不能享有「婚姻的好處」,為了減少他們的經濟負擔,特別新設一項名叫戶長(Head of Household)的申報身分,目的在使單身且有扶養親屬的人們,得以享有約莫等同夫妻一起可以享有稅務利益的一半。而隨著政府對各式家庭組成的重視,時至1961年,現行的五種申報身分第一次出現在1040表單中。

接下來,我們談實際點的問題,亦即,稅務申報身分如何導致不同的稅務效果。首先,申報身分可以決定標準扣除額欄中你填入數字的大小,其次,當我們在計算應納所得稅時,需要先看應稅收入落在哪一個稅率級距間,譬如Widow(er)和Head of Household的稅率級距相較於其他申報身分來的寬,寬的結果是,同樣的收入水準,你會比較晚進入下一個級距,所以,被課到的所得稅率會變得較其他的申報身分來的低。

現在,1040表單採用五種稅務申報身分:

  1. 單身(Single):

一名納稅義務人的婚姻狀態是非常清楚,不清楚的地方是如果他在年中結婚,稅單要怎麼看待他?譬如一個人在11/1結婚,他有10個月屬於單身,2個月屬於婚姻中嗎?當然不是,我們是以稅務年度底12/31的婚姻狀態而定。

  1. 結婚合併申報(Married Filing Jointly):

這個申報身分常見的問題是,如果納稅義務人的配偶在年度中去世,當年度他應該報單身還是已婚?在配偶去世的當年度,納稅義務人仍能以已婚的身分做結婚合併申報,因此,這部分稅法還是比較保障還在世的納稅義務人。但須注意,如果是納稅義務人在年底前和別人再婚的情形,則納稅義務人將和新配偶以結婚身分申報,而去世的配偶無其他選擇,只能以結婚分開的方式申報。

稅務負擔:原則上,雙方配偶對應繳納的所得稅,要負擔連帶責任,代表如果妻子賺了非常多的錢,失業的丈夫也必須承擔共同繳稅的責任。

可是,只要他符合無可歸責的配偶(Innocent Spouse Relief),他可以免除全部或部份的責任,這些情形包含:

  • 短報稅負是因為夫或妻漏報收入或虛報扣除額,但另一方配偶並不知情。
  • 短報稅負情形,但夫妻已離婚或不再同住一起。
  • 綜合所有事實,要無可歸責的配偶負擔繳稅義務並不公平,但需個案認定。
  1. 結婚分開申報(Married Filing Separately):

只要結婚,納稅義務人可以選擇合併申報或分開申報,通常分開申報的情形有:分居、其中一位配偶離家找不到人、夫妻雙方皆是再婚,或其他特殊考量。不過,結婚分開申報幾乎每個時候,都比結婚合併申報所需負擔的稅負來的多。

另外,如果一方配偶選擇分開申報,則另外一方也必須分開申報;唯一的例外是,一方配偶如果符合戶長(Head of Household)的申報條件,那麼他能以戶長申報,另一方則以結婚分開方式申報。

稅務負擔:各自負擔。不過一方配偶如曾用自己的資金支付共有財產,可享有伴隨支付而來的扣除優惠。

  1. 寡居/未亡人(Widow/Widower):

對於喪偶又沒再婚的納稅義務人,稅法還持續著保障他們。如果納稅義務人喪偶後第一年、第二年都沒再婚,並且還扶養著一個小孩,則他可以持續以Widow(er)的身分繼續申報。但有一些條件仍要符合:

  1. 一整個稅務年度間,納稅義務人支付了超過50%的成本維持著居所的運行。
  2. 扶養的小孩以這個居所做為他的主要住所。
  3. 扶養的小孩必須是兒子、女兒、繼子、繼女,或領養的孩子,但不包括寄養的孩子。
  1. 戶長/一家之主(Head of Household):

大原則是,能夠符合此申報身分的人,必須在稅務年底時為沒有婚姻狀態,或「視為沒有婚姻狀態」的人們,包括單身、或是已離婚、或是婚姻名存實亡,已經分居,又帶個一個小孩或父母。除此之外,尚須符合的條件有:

  • 戶長必須支出超過50%的成本,以維持居所的運行。這個成本,通常像是支付房貸利息、財產稅、租金、水電費等,但不包括提供教育費用、人身保險、教育費用等與居所本身並不相關的費用。
  • 前面所提的居所,必須要供符合條件的受扶養親屬居住超過半年。

那麼,重點在於誰是受扶養親屬?

  • 符合條件的小孩
  • 符合條件的親屬

在此點要求下,有兩項特別規定:

第一、如果受扶養人是戶長的父母,只要戶長在這一年有幫父母維持一個主要居所,就算父母沒有和戶長居住也不影響。

第二、如果受扶養人是戶長的小孩,戶長就算不報小孩為受扶養人也沒關係。舉例來說,戶長做為具有監護權的家長,用8332表單,將小孩在稅上報在受扶養人欄的權利轉給沒有監護權的家長。

最後,必須要提一下前面說到那種婚姻名存實亡的情形,實際上雖然還有婚姻關係的戶長,因為雙方都是分開申報,他仍可以報戶長的申報身分,只要:

  1. 他支出超過50%的成本維持居所的運行
  2. 另一個配偶在最後6個月並不屬於家中一份子(離家出走)
  3. 他要提供前述的居所供小孩居住半年以上
  4. 他可以把小孩報為受扶養人

受扶養人(Dependents)

Tax Cuts and Jobs Act (TCJA)之前,受扶養人的討論主要圍繞著每年的個人免稅額(personal exemption)。個人免稅額係按符合資格的人數計算,一年只能被用一次,也就是一個免稅額只能出現在一張稅單上(如圖)。

受扶養人

然而,TCJA後,國會將個人免稅額凍結於2018年到2025年間,於此期間內,即使無法申報個人免稅額,了解受扶養人的資格仍有很大的實益。這是因為,我們在稅法的其他地方還是會使用到受扶養人的觀念,例如稅務申報身分的戶長/一家之主,以及稅務扣抵的兒童稅務扣抵額(Child Tax Credit)與勞動所得稅務扣抵額(Earned Income Tax Credit)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受扶養人的條件認定:

  1. 符合條件的小孩(Qualifying Child)

如果小孩的父母可以申報小孩做為受扶養人但卻沒這麼做,則沒有其他人可以申報這個小孩為受扶養人,除非他的AGI有高過父母兩人較高的AGI。

  1. 關係:必須是納稅義務人的子女、繼子女、兄弟姐妹、繼兄弟姊妹,或渠等親屬之子孫。另外,領養和寄養的小孩亦屬之。
  2. 年齡:須比納稅義務人年輕,未滿19歲,或是全職學生但未滿24歲。
    • 例一:22歲小孩白天打工,晚上讀夜間部,可否將其視為受扶養人?否;例二:22歲小孩白天念書,晚上打工,可否將其視為受扶養人?可。從而,此條件符合與否需視小孩白天從事的活動而定。
  3. 主要住所:必須和納稅義務人同住在一個住所超過半年。
  4. 沒有自给自足(Not Self-Supporting):沒有提供過半的扶養費予自己。
    • 例如:6歲的童星,賺得比納稅義務人還多,可否將其視為受扶養人?可,只要納稅義務人跟他有上述的親屬關係,提供他超過半年的住所,並負擔他的扶養費,像是為其繳交社會安全費和州政府福利費等,小孩即屬受扶養人。不過,全職學生身分的小孩所取得的獎學金,並不算入扶養費中。
  1. 符合條件的親屬(Qualifying Relative)
  1. 關係或住所:至少滿足其中一項。
    1. 關係
      1. 直接關係
        1. 父母:親生、領養、繼父母、岳父母、公婆
        2. 小孩:親生、領養、繼子女、女婿、媳婦、寄養的小孩
        3. 兄弟姊妹:親兄弟姊妹、同母異父或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領養兄弟姊妹、繼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之配偶、配偶之兄弟姊妹
      2. 間接關係
        1. (外)祖父母、祖先、子孫、叔叔阿姨、姪子、外甥、姪女、甥女
    2. 住所
      1. 受扶養人須與納稅義務人同住在一個住所一整年。(如為納稅義務人的表兄弟姊妹,因不屬上述關係中所列,必須和納稅義務人同住一整年,才有可能被列為受扶養人。)

  1. 總收入:受扶養人的總收入小於4,300元(2020年),代表無謀生能力才需要人扶養。「總收入」指的是除了免稅收入外的所有收入,因此如果是免稅收入合計超過4,300元也不影響,例如:社會安全福利、免稅的投資收益和獎學金等。
    1. 總收入包括失業補助金
    2. 租賃收入不因租賃費用而降低,兩者為分開列示
    3. 營業總收入係扣除銷貨成本後的收入加上其他業外收入

  1. 扶養(Support):納稅義務人一整年間提供超過50%的生活費予受扶養人。
    1. 生活費包括食衣住行花費、醫藥、牙醫、保險、教育、兒童照顧、假期等
    2. 生活費亦包括福利費、社會安全費等
    3. 生活費不包括受扶養人取得的獎學金、稅、人壽保險的保費、買給受扶養人的家具、家電等利益全家人的資產

  1. 離婚或分居的納稅義務人不需符合此扶養條件,如果他和前配偶:
    1. 共同提供超過50%的生活費
    2. 擁有超過半年的監護權
    3. 下半年屬分居狀態
    4. 並無共同扶養契約
  1. 受扶養人自身需滿足的要件

不論屬前述「符合條件的小孩」,或是「符合條件的親屬」,受扶養人自身都需滿足以下要件:

  • 受扶養人納稅義務人測試(Dependent Taxpayer Test):只要被申報為「符合條件的小孩」或「符合條件的親屬」,受扶養人將無法再申報其他人為受扶養人
  • 申報身分測試(Filing Status Test):受扶養人除為退稅之目的,不得以結婚合併申報之方式進行個人所得稅之申報
  • 公民或居民測試(Citizenship or Resident Test):受扶養人必須為美國公民或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之居民
  • 納稅義務人識別碼(Taxpayer Idenitification Number):納稅義務人必須提供受扶養人的納稅義務人識別碼

以上是受扶養人的條件認定,務必留意和稅務申報身分之認定(特別是戶長/一家之主)極易混淆。舉例來說:

釋例一:
家財萬貫已離婚多年的貴婦邂逅了賓州大學的高材生,供他吃住一整年並與其同居。貴婦在稅務年度間,除了買了多輛名車給小男友,還時不時地為其治裝、辦派對、撒鈔票等,當隔年要申報個人所得稅時,貴婦的申報身分究竟為何,以及她可否將小男友申報為自己的受扶養人?

說明:

我們複習一下,納稅義務人的申報身分,單身或是已婚,視12/31的婚姻狀態而定。如果喪偶,喪偶的第一年以結婚合併申報,喪偶後第二年和第三年,如有提供小孩一年以上居所,以寡居/未亡人申報。而所謂戶長/一家之主,基本上就是一位大人負責打理家庭,並有受扶養的小孩或親屬,和戶長住在同個屋簷下超過半年,有一起生活的事實;至於戶長的父母,只要戶長一整年有提供父母居所,彼此不住在一起也沒關係。

表面看起來,家財萬貫的貴婦似乎能以戶長/一家之主的身分申報,但仔細回想,戶長/一家之主的扶養對象必須是受扶養「親屬」。也就是說,如果貴婦想以戶長/一家之主申報,受扶養人要麼是貴婦的小孩,要麼是其他親屬,而小男友和貴婦不屬於上述關係,貴婦只能以單身身分申報。

至於貴婦能否將小男友列報為受扶養人?答案是可以的,因為在探討受扶養人的條件認定時,我們並沒有將扶養對象限定為「親屬」,相反地,扶養對象包含小孩、親屬、友人等,本例中,小男友自然是貴婦的受扶養人。另外,請記得,如果納稅義務人自己或是結婚合併申報的配偶,可以被另一名納稅義務人申報為受扶養人,該名納稅義務人便無法再申報其他人為受扶養人了。當然,本例中並無此種情形。

Recommended Articles

更多推薦文章

列舉扣除額
個人所得稅專區

列舉扣除額完全攻略手冊

本篇帶你手把手認識六大列舉扣除額,以後再也不用依賴標準扣除額,每年只要把握可列舉扣除項目的權益,你的稅負也可能大大降低!

Read More »
扣除損失
個人所得稅專區

稅上扣除損失必知的4道關卡與漏斗規則

對於納稅人來講,那些會創造損失或增加費用的營業與投資活動,未必是件壞事,因為產生赤字,稅就能少繳一點。但現今,納稅人必須披星戴月橫越四道關卡才能成功扣除損失。這是怎麼一回事?

Read More »
員工認股權
個人所得稅專區

員工認股權

除了優渥的薪水外,公司要延攬人才,還可採用股權獎酬工具,例如:發放股票股利、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等,本篇就來談談發放員工認股權時公司和員工都需要知道的稅務問題。

Read More »
Kiddie Tax
個人所得稅專區

小童稅法-Kiddie Tax

在稅法發展史中,不乏有納稅義務人透過收入再分配將收入移轉予適用稅率較低的子女,藉此減輕稅務負擔。針對此種行為,國稅局在1986年創設了Kiddie Tax,自此,便有了小童稅法的適用。

Read More »
error: